谁能想到,前两年火爆一时的ISP公司,今天竟然沦落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。ISP公司纷纷退出了用户接入服务的行业,或者转行干别的,或者将原来的面向网民服务改为面向企业用户。而最终苦了的是广大的网民,没有选择ISP的权利,也就只能去163、169上网,用户苦不堪言。
ISP的目前情况的确和我国的通信政策和163的服务有关。但造成ISP境域惨淡的主观原因是ISP本身把利润的着眼点,放在了用户的接入服务上。而在目前的条件下,用户的接入服务是无法保持ISP赢利的。这是造成ISP不能维持的一个主要的原因。
其实Internet是一个新鲜的事物,没有人可以说完全的懂得互联网。YAHOO在互联网上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,人们就认为YAHOO的模式就是互联网的模式,因此照搬YAHOO模式的公司遍布世界,而没有人仔细的分析,YAHOO是否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。
分析互联网的实质,分析自身的特点,是获得成功的关键。ISP本身有不可比拟的优势,但ISP不能发挥这个优势,而去用自己的弱势和163进行竞争,这是ISP失败的根源。
ISP的特殊优势在于ISP本身和用户有着直接的接触,可以和用户建立紧密的联系。而这个紧密的联系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为宝贵的财富。表面上看,ICP可以和用户“打得火热”甚至到谁离开了谁一天就不能活的地步,但实际上在ICP和用户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,一旦涉及到本质的问题,大家就谁都不相信谁了。
在中国,目前想要获得一个用户,代价要小得多,因为中国的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饱受ISP的蹂躏,只要有一个ISP可以服务的好一些,或者为了长远的利益做出一点暂时的牺牲,就会获得大量的用户。有人说,目前是在中国介入互联网事业黄金时间,这就是主要原因。
不能不提到中网的“免费PC”,这件事从实质上来讲只是一个炒作,没有任何符合互联网规律的地方。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聪明的商人的行动。而且这一活动进展得并不理想,如果要总结其中的教训,那么首先是这次活动把利润的着眼点放在了ISP的接入服务上,希望靠ISP的接入服务来获得回报。(如果不希望用户的接入服务,则ISP的收费会对吸引用户带来恶性影响)。二是在于用5亿元的代价来获得10万个用户,的确成本过高,主要是没有考虑到5亿元的规模效应。在互联网模式中,5亿元可以获得50万到100万的用户。或者说中网的做法是一种传统的商业模式,不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。
获得了一定量的客户,就有了开始其他事业的基础。但要吸引客户达到可以开展其他业务的地步,还必须改善其他的服务。有人曾谈到,之所以不看好163的原因是163除了进行收费方面的服务外,在其他的客户服务上基本没有什么服务,而且就连收费服务做的也是怨气冲天。理想的ISP的客户服务,应当既和ICP的服务相似,又包含有ICP服务所不能作到的服务。其主要的特点,是要使用户用最小的上网费用,最短的上网时间来获得最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。这和目前的ISP和ICP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。目前的ISP和ICP都是希望用户在自己的网上可以停留更多的时间。
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想法,所有抱着这种思想的ISP和ICP都背离了Internet的实质,对ICP和ISP造成了不良的影响。用户上网时间的增加,ISP所获得的利润要比电信部门所获得的利润要少得多;而对于ICP,为了留住用户,使得ICP在页面设计和内容的安排上都是以用户停留更多时间为目的,而不是以用户获得信息为目的,最终的结果用户的停留时间长了,但阅读广告的机会却没有增加。这种做法最终的获利者不是ISP也不是ICP,而是中国电信。更可悲的是浪费了网络资源。ISP和ICP在这里,实际上是在为中国电信做中介服务。
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互联网的规律。让目前的一般要两个小时获得的信息,只用十分钟就可以获得,这是信息的发展方向。以此计算,即使以现在政府公布的上网费用来计算,用户一个月用20元到50元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所需的信息。如果真的可以实现这一方案,则我国的上网人数将有一个质的飞跃。而如此多的上网用户则为其他网上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。
用户在传统领域很难完成的事情,在互联网上可以很容易的实现。如果以这类行业作为互联网事业的接入点,则在经济上可以得到回报,也将对互联网的推广立下汗马功劳,且机会多、风险小,成功的可能性比电子商务更大。然而,令我们遗憾的是,目前比较有点名望的ICP目前所极力推崇的都是“电子商务”。真不知是中国人喜欢凑热闹的民族传统在作怪,还是看到了外国在鼓吹电子商务,就如同在没有出路的时候只能是抓住这根稻草。我担心的是大家在经过一番血肉挣扎后,最后抓住的并不是什么救命稻草。按照这种逻辑推导,获得最后胜利的将只是那些最后介入的以其他模式来运营的公司。